目前分類:台灣閩南人的歲時節俗及其民俗意涵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慈悲、懺罪與生命的超度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捌、結語


我國歷代天子每逢春分、立春、立夏、夏至、秋分、立秋、冬至、立冬等八節,往往會因應節令率文武百官舉行祀天祭地、敬拜日、月、星辰、山川、風雨、雷電等超自然神祇,以及對國家社稷有功烈的先賢先聖,也成為國人敬祀的神祇;再加上為安撫歷代的敗軍死將或孤魂滯魄,而形成悠久的「厲祭」傳統,也因為歷代官民「敬天法祖」、「安撫孤幽」的傳統,所以我國的朝政能夠在天子服膺陰陽自然運作之道中,獲得「天道」的慈悲護佑,促使「人道」之治也能應時而興,帶給百姓富庶康寧、民豐利樂的生活條件。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柒、綜合分析


綜觀台灣閩南人的歲時節俗,以筆者長年的研究經驗,歸納其至少具有下列十一項特點: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冬令節俗——謝神送冬


一、下元節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伍、秋令節俗——秋報豐收


一、七夕七娘媽生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肆、夏令節俗——驅暑逐疫


一、端午節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春令節俗——祈福迎春


台灣的新春到元宵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歲時節慶,民間流傳有一首〈新年歌〉[1],描述此期間每天的節日習俗,其歌謠內容如下: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貳、台灣閩南人歲時節俗的傳承


中國古代的文獻中,保有許多百姓的年中歲時節俗的記載,諸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以及到了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描述北宋汴京(開封)一帶的風俗;南宋咸淳十年(1274)吳自牧著的《夢梁錄》,描述都城臨安(今杭州市)一帶的風俗;還有南宋周密著的《武林舊事》,於元代至元廿七年(1290)所刊載的書籍都有記載。[1]當代的喬繼堂先生著有《中國歲時禮俗》(1993)、中國大陸的張君則著有《神秘的節俗:傳統節日禮俗、禁忌研究》(2003),書中對中國古今以來重要的歲時節俗的史料有相當詳盡的描述。而台灣的殷登國著有《歲時佳節記趣》(1993[1984])和《歲節的故事》(2004),主要也是描述中國大陸的歲節。[2]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台灣閩南人傳統的歲時與信仰觀


台灣傳統的信仰文化特色是以儒家經典所強調的父系宗族制度為主軸的祖先崇拜,即以儒家的倫理綱常為主,結合遠古以來對超自然界的天神地祇與物魅邪祟鬼魂等泛靈信仰,再因應後來的道、佛等教,經融合而普化成為民眾日常生活時所崇拜的民俗信仰型態。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