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其實就是生活的連續,每一個人出生之後,努力生存下去的過程就是目的。
不論生命的長短,只要能繼續活下去,只要不糟蹋自己的生命,不論過程多麼艱難,都應該努力活下去。
生命的方向則應該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做自害害人、損人利己的事,多做奉獻個人且利益他人的事,這便是做人的基本方向。
今天台灣的社會,大多數的人是以名望、權力、財富、地位、聲勢做為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以愛情、享樂、安逸、不勞而獲、向人炫耀,以及量化的事業、響亮的頭銜、高貴的身分做為人生的目標。
但是在歐美國家,社會上普遍不認為工作有輕重貴賤之分,端看個人的興趣、喜好、能力和機遇,能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目標。
人的一生,從小到老的過程中,能夠自己掌控要做什麼、不做什麼,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譬如我在軍中的時候,有的人並不一定比我更好、更傑出,陞官的時候卻陞得很快,但就是輪不到我。
還有,我小時候上學,書讀得最好,可是每次考試,卻從來沒有得過第一名。
現在很多人看我好像是滿成功的,可是在六十歲之前,並沒有多少人認識我、看得起我。
六十歲以後,漸漸有些人認識我了。
我經常這麼想,如果我活不到六十歲,台灣知道聖嚴法師的人可能不多,就是因為活得比較老,晚年的時候才能有機會對國家、社會有一些貢獻。
對一般在家人來說,六十歲已經是退休的年紀,準備要享清福了,可是因為我出了家、做了和尚,所以六十歲以後還有一些事情可以做,這是不同的生命過程,但這就是我的生命目標嗎?
例如,我現在有一個佛教團體——法鼓山,這個團體就是我最終的目標嗎?
不是,我的目的是把和尚做好,今天做和尚,明天、後天我還是做和尚,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這句話就是說,你現在是什麼身分,就應該把現在這個身分的分內之事做好,做好了以後再往前走,自然會有未來。
如果現在不做好、不踏實,老是好高騖遠,一心想著趕快達到目的地,這是不切實際的。
舉一個例子,大家在開車的時候,如果不注意眼前的路況,頭腦裡老是胡思亂想、想著目的地,請問你的車子會開到哪裡去?
這是很危險的,很可能會走錯路,或發生意外。
既然生命的過程,就是生命的目的,我們便應該把握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事事學習、時時充實自己,把當下的角色扮演好,步步不落空,便能步步往前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