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藥的祖先是音樂


 


穆潔


【明心網】美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淨化人的心靈,給人以美妙的享受。但是您知道麼,音樂產生之初是為了治病的。這一點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 因為藥()字是從樂()字而來,樂在產生之初,是用來治病的,是藥的祖先。


大家都知道倉頡造“□”字,是根據黃帝戰蚩尤這段歷史。中國古代打仗是要擂戰鼓的,黃帝當年把蚩尤打後,蚩尤的士兵被擂戰鼓震昏了。黃帝是一位很仁慈的君主。為了治愈這些士兵,就做了一個金屬鐘型的東西,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樂器。這個金屬的東西,中間是銅,兩邊是絲弦,架在木頭架子上演奏。按照古字篆字寫法,“□”這個字中間是個白字,白代表金屬,五行中金對應白色。兩邊是絲弦,底下是木,架在木頭架子上在演奏。倉頡就根據這個金屬鐘形的東西造出了樂字。那麼這個東西當時造出來幹什麼用呢?就是為了招魂,為蚩尤士兵招魂。蚩尤的士兵都躺在地上,把他士兵的魂治好,士兵就復活了。


所以這個音樂是用來治病的,後來發現草也能治病所以“□”字上頭加了一個草頭,就成了“□”。所以說藥的祖先是音樂,音樂最早的功能是治病。


音樂能夠治病,現在醫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人對聲音的接受能力始於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人的五官中最先開竅的是人的耳朵,嬰兒可以聽到母親的心跳聲、呼吸聲和講話聲,所以現在人們對嬰兒進行胎教,其中就包括讓孕婦聽音樂。在臨床上,優美舒緩的音樂可以調解人的情緒,幫助人呼吸,對內臟起調節的作用。


美國一位科學家發現,音樂是一種振波,他既可以影響人的感情,還可以對人的身體產生共振的作用,同時,音樂具有多種不同的節奏,而人體的活動對音樂節奏有明顯的跟隨作用,因此,音樂節奏的變化可以帶動並調節人的生理節奏。所以也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精心挑選各種不同節奏的樂曲,以供不同病患做治療之用。


從古代的音樂來講,分成清樂和雅樂,都是為了是淨化人的靈魂,淨化人的心靈。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古樂聽起來都是非常緩慢平和的,他是叫人靜下來的。人聽了音樂以後心靈上得到一種寧靜,而不是帶動人激動得要抽瘋的那種。就像孔子說的: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也是講實際上音樂應該是很高雅。即使是在過去五十年代的時候,喜歡音樂的人都比較隨合。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有些東西是刺激人的魔性,群魔亂舞,在那邊亂扭亂舞,聽了音樂很激動到抽瘋,甚至有些人激動的暈過去了,實際上對身體是非常有害處的,達不到治病的效果。


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全部為原創音樂,純淨、自然、優雅、生動,體現了現代音樂家對中華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往屆觀眾有反饋說,看過你們的演出,病都好了。這裡恐怕也有音樂的一份功勞。


轉載于


http://www.xinsheng.net/xs/articles/big5/2008/8/23/44107.htm 明心網


(8/23/2008 5:50:00 P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憨山人 的頭像
    憨山人

    臺灣道教明德弘道會-玉勅明德壇的部落格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