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泰定六


 夫定者,出俗之極地,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故曰泰定。《莊》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宇則心也,天光則發慧也。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適今有,故曰天光。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澡雪柔挺,復歸純靜,本真神識,稍稍自明,非謂今時別生他慧。慧既生已,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自古忘形者眾,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長守富貴;定而不動,慧而不用,為無道過,故得深證真常。《莊》云:知道易,而弗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知而言之,所以之人。古之人,天而不人,慧能知道,非得道也。人知得慧之利,未知得道之益。因慧以明至理,縱辯以感物情,興心徇事,觸類而長,自云處動而常寂,焉知寂者,寂以待物乎,此語俱非泰定也。智雖出眾,彌不近道,本期逐鹿,獲兔而歸,所得太微,良由局小。《莊》云: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其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然論此定,因為而得成。或因觀利而見害,懼禍而息心,捐捨滌除,積習心熟,同歸於定,咸若自然。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 ( ㄩㄥ )。故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心之虛妙,不可思也。夫心之為物也,即體非有,隨用非無,不馳而速,不召而至。怒則玄石飲羽,怨則朱夏殞霜;縱惡則九幽匪遙,積善則三清何遠。忽來忽往,動寂不能名;時可時否,蓍龜莫能測。其為調御,豈鹿馬比其難乎。太上老君,運常善以度人,昇靈臺而演妙,略三乘之因果,廣萬有之自然,漸之以日損有為,頓之以證歸無學。喻則張弓鑿矢,法則挫銳解紛。修之有常,習以成性,黜聰 ( ㄏㄨㄟ )體, ( ㄊㄚˋ )然坐忘,不動於寂,幾微入照,履殊方者,了義無日,遊斯道者,觀妙可期。力少功多,要矣妙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憨山人 的頭像
    憨山人

    臺灣道教明德弘道會-玉勅明德壇的部落格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