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洞玄靈寶定觀經註 冷虛子註


洞玄靈寶定觀經註。經文約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際。又據後跋,註文當係唐代道士泠虛子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參校本:《雲笈七籤》卷十七。


靈者,神也,在天曰靈。寶者,珍也,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羣品,則厚載萬物。言此經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心,故名靈寶。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動。觀者,慧觀也,如天常照。定體無念,慧照無邊,定慧等修,故名定觀。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純也,一而無雜。人者,通理達性之人也。曰者,語辭也。


夫欲修道 


進趣之心,名為修道。


先能捨事 


一切無染,名為捨事。


外事都絕


六塵為外事,須遠離也。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更不染著,名為都絕。


無與忤心


境不來忤件,心即無惱;心不起染,境則無煩。心境兩忘,即無煩惱。故名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


攝澄煩惱,名之為安。本心不起,名之為坐。


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


慧心內照,名曰內觀。漏念未除,名為心起。前念忽起,後覺則隨。起心既滅,覺照亦忘。故稱除滅。了心不起,名之為安。覺性不動,名之為靜。故稱安靜。


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遊亂想,亦盡滅除。


眾心不起,妄念悉忘,亂想不生,何有貪著?故曰滅除。


晝夜勤行,須臾不替。


晝之言淨,夜之言垢。垢淨兩忘,無有間替,故名不替。


唯滅動心


忘想分別,名曰動心。覺照袪之,故名為滅。


不滅照心


慧照常明,無有間,故名不滅照心。


但凝空心


不起一切心名空心。


不凝住心


一切無著,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為不依。照而常寂,故為常住。


然則凡心躁競。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蹔停還失。


言習性煩惱,難可滅除,定力未成,蹔停還失也。去留交戰,百體流行。心起染境,境來牽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戰。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體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蹔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


定心不起,則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遂廢。


少得靜已


初得清淨,正慧未生,故曰少得靜已。


則於行立坐臥之時,


四威儀之時也。


涉事之處,誼鬧之所


見一切諸相為涉之處,起一切諸心,名為諠鬧之所也。


皆作意安


息亂歸寂,名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為安也。


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諠,其志惟一。


有無雙遣,寂用俱忘,萬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


偏心執靜,名曰束心。心外見相,名為顛也。


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


從定發慧,名為放任。定慧齊融,名曰得所。


自恆調適


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調適。


制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為真定。


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諠。


習性塵勞,常須制御,不可縱逸。


以無事為真宅


見本性空寂,故為真宅。


有事為應跡


慧用無邊,故為應跡。


若水鏡之為鑒,則隨物而現形。


本心清淨,猶如水鏡,照用無得,萬象俱現,名為現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諸法性空,寂無所起,故為入定。


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


急求知見,真定乃亡。貪著諸相,故云無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


心體寂靜,妙用無窮,故為真定。


慧而不用,實智若愚。


了無分別,名之不用。韜光晦跡,故曰若愚。


益資定慧,雙美無極。


寂照齊融,故云雙美無極。


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


為心取相。諸相應生,一切邪魔,競來撓亂。


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


此為諸相,不可取著。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


前念不生,故云無覆;後念不起,故曰無基。


舊業日銷,新業不造。


宿習並盡,名曰舊業日銷,更不起心,故名新業不造。


無所罣礙,迥脫塵籠。


一切無染,故名無所罣礙;解脫無繫,故云迥脫塵籠。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智照不滅,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覺諸塵漏。


心得清靜,塵念盡知,故日覺諸塵漏。


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


真氣胎息,痼疾盡瘳。體道合真,身輕不老。


三者,填補夭損,還年復命。


骨髓堅滿,故填補夭損;駐顏不易,名為還年復命也。


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


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籙,故曰仙人。


五者,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


六者,鍊氣成神,名曰神人。


真氣通神,陰陽不測,故曰神人。


七者,鍊神合道,名曰至人。


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其於鑒力,隨候益明。


鑒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絕也。


得至道成,慧乃圓備。


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圓明,萬法俱備。


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云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


通神合道即得道真成。心惑身亡,不離生死。《西昇經》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


而說頌曰:


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


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洞玄靈寶定觀經註終。


道由心學,匪假佗求;神依形住,罔有其外。我之靈明,亘今亘古,惟其絏於六情,是以戕我正念。貪嗔癡昧,種種見惑,背真向偽,無有殫期。寔惟真師憫念眾生無知,故演此妙經,作人天規鑑,為證道梯航。是有定觀之說,發揮妙本,洞徹玄微,滌乎垢氛,超乎視聽;明無相於有形之後,致虛極於未兆之先;物我俱忘,形神俱妙。凡我羽流,敬之敬之。龍集壬申三月初吉,泠虛子稽首謹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憨山人 的頭像
    憨山人

    臺灣道教明德弘道會-玉勅明德壇的部落格

    憨山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